從2012年醫改以來,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醫療行業政策,今年更被稱為“醫療政策大年”,政策逐步成為推動醫療行業發展的主推手。另一方面,高端醫療需求的持續高漲,促使醫學影像行業保持長期景氣,成為投資并購的熱點。
日前發布的《醫療影像的市場圖譜和行業發展分析》報告指出,目前醫療影像檢查的收入,占醫院總收入超過10%,份額在藥品收入占比之后。按照我國過去5年的醫療整體支出,到2020年,我國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6000億至8000億左右。
挑戰:打破國外巨頭的壟斷
市場規模的背后,挑戰與機遇并存。
挑戰主要來自于國外巨頭的行業壟斷。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 80%的CT市場、90%的超聲波儀器市場、90%的磁共振設備,都被國外品牌占據;傳統上的三巨頭GE、飛利浦和西門子,占據了70%左右的市場,其他國外品牌占到10~20%,國產部分全部加在一起只有10%。
火石創造CEO楊紅飛認為,國產品牌要從中低端紅海市場進入高端藍海市場,關鍵要打破技術壁壘,沖破國外巨頭壟斷。
機遇:醫改政策助力行業發展
而機遇來自于政策這只“主推手”。醫學影像行業的相關改革,是我國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之一。從2013年到2017年,國務院、發改委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、衛計委共發文12次涉及醫學影像行業政策。
在浙商創投執行總裁游向東看來,政策涉及的重點,跟整個產業的熱點是一致的。以發展獨立的醫學影像中心為例,今年1月,國家衛計委下發通知,明確指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可獨立設置醫療機構,促進社會力量辦醫。
隨著分級診療的不斷推進,以及政策限制放開,獨立醫學影像中心的迎來發展機遇。據國金證券報告顯示,目前國內影像市場規模在2000多億,省會城市的影像中心規模在250-300億,縣級市影像中心規模在300多億。
現狀:跨界介入,搶占市場,跑馬圈地
不過,盡管市場規模是塊“大蛋糕”,但真正進入市場的各方,都還在探索階段。分析報告指出,目前國內60%的醫療影像領域的創業公司處于發展早期,也就是A輪融資及之前的階段。從地域分布來看,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浙江和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,是這類創業企業的集聚地。
但是毫無疑問,風口已經來臨,創投早已經瞄準醫學影像領域。平安創投董事總經理張江就表示:去年,平安創投在醫療領域投資了近20個億,人工智能、影像設備是主要投資方向,現在管理的醫療資產差不多將近100億。
在資本市場上,第三方醫學影像市場持續火爆,上市公司阿里健康、萬東醫療、尚榮醫療等先后進場。
近年來,行業內業態也有所變化,跨界介入者越來越多,主要是互聯網公司,比如阿里健康就已經涉足影像信息化市場和獨立影像中心;而一些地產、保險金融行業公司,也都正在跨領域介入醫學影像中心業務。
在市場人士看來,醫學影像市場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,現在進入的各方都在快速搶占市場、跑馬圈地的過程中,真正形成品牌、形成規模,至少還需5到10年。
【時尚貨架】主營產品有便利店貨架、藥店貨架、精品超市貨架、母嬰店貨架、文具店貨架等,各式各樣供您選擇。我們還提供包括空間設計、道具設計、道具制作、道具測量、物流配送、安裝售后等在內的全方位優質服務。歡迎登錄時尚貨架官網www.jingshengscience.cn咨詢、訂購。